no comments

[真心好牙醫專訪] 三重牙醫師謝金龍 – 藝術性格潛伏的義診口腔美術家

如果你認識謝金龍牙醫師多一點,會覺得眼前這位男士更像是鄰居和藹的中年先生,而非時常躲在口罩後冷酷的專業醫生。剛見到他,如果你懂得開啟話題,他是一個不藏私的移動知識寶庫。如果要討論“街頭巷尾人情味”的臺灣典範醫生,絕對少不了這位執業超過 30 年的口腔美學家,是牙醫師,也是鍾情在人生旅途中分享創作的創作家。

古早臺灣人情味,謝金龍的簡樸牙醫生活

登門拜訪謝金龍牙醫師時,診所門口放著幾台常見的兒童投幣搖搖馬,讓記者暗忖著「難道這位牙醫很愛小朋友?」,進門之後幾乎對於這樣的念頭是更加確定:放在櫃檯上的診所名片以一隻可愛的手繪恐龍作為名片亮眼處,而其它文字便如這位醫師般地令人覺得親近,以手寫可愛字體作為展示資訊的媒介。

放在櫃檯上的金龍診所名片充滿童趣

放在櫃檯上的金龍診所名片充滿童趣

這間位在三重熱鬧大街旁小巷中的牙醫診所,沒有令人驚艷的裝潢,一切便如當初記者小時候印象裡會有的診所印象,很樸實、很乾淨,沒有多餘的點綴,牆上簡易掛著幾幅照片與用毛筆寫的匾幅。與謝金龍醫師開始對話後,才知道診所的風格其來有自,因為這位眼前這位醫師如這間診所:樸實乾淨,而不多加贅飾。




小時興趣無法當飯吃,意外走上牙醫路

聊起最初謝醫師成為牙醫的理由,竟意外發現係因家人擔心自己前途發展而意外走上的一途。小時的謝醫師相當享受創作過程,尤是在繪畫和雕塑上,時常能在其中流連忘返數小時。但也因為如此,謝醫師漸漸養成一個相對木訥的性格,對於融入團體也顯得生疏(即便記者認為謝金龍醫師其實相當熱情)。隨時間流逝,謝醫師也邁入學齡階段裡重要時刻 — 高中。

謝金龍醫師自小便與藝術創作分不開

謝金龍醫師自小便與藝術創作分不開,即便成為牙醫後也會偶爾技癢創作一下

不若現今學童,當年進入高中便是必須拼出一條往後人生主篇章的重要時刻。家中老母親很清楚謝醫師性格,天下父母心,便向當時年紀尚輕的謝醫師提醒:有興趣是好事,但家中並不富裕,沒法支持他毫無顧慮地一頭栽進創作世界裡而不需擔心柴米油鹽醬醋茶。老母親希望他可以考慮往當年幾乎是人人視作扭轉生活的一大捷徑「醫生」一途發展。

這時謝醫師因為一本在當時相當重要的期刊而產生了偌大改變《科學月刊》。閱讀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對生物有著很大的求知慾,並且常常能將甫看完的內容便能融會貫通,“或許,醫生真的可以是一條可行的路”想法就這樣油然而生。

當年的謝金龍醫師,帶著既不希望家人擔心、卻又想任性地追尋心中那浪漫想法,僅將填有唯一和醫學相關的牙醫學系志願卡遞交出去,沒料到成功為高雄醫學院錄取,於是謝醫師踏出了自己與醫生身分的旅程第一步。




正職牙醫,副職人生導師

這間位處南台灣的高雄醫學院,是謝金龍醫師的畢業母校,也是培育自己醫生性格的重要環境。拜當時校長、同時也是該校創辦人,杜聰明醫師所賜,不僅讓生性木訥的謝醫師開始重新省視學習的方法與態度,更教會了自己一個重要的觀點:

每位醫生都應該有的態度:EQ 和 IQ

專業能力自然不在話下,更多在於這個從學校習得的觀點,不僅跟著自己從學校走到成為執業超過 30 年的專業牙醫師牙醫師,更成為他現在參與一些團體帶領年輕醫師時的重要關鍵。

如果醫師只專注在知識技能的提昇,便容易和社會脫節,甭論與上門求診的民眾溝通意見,往往只會落得個雙方不愉快;若醫師僅僅專注在如何提昇與患者的關係,卻忽略專業知識的進修,那麼不用很久,這個愉快的關係也會因不愉快而告吹。這個觀念說來簡單,謝醫師卻不諱言道:直至今日,我還在學習實踐。

謝醫師以教學相長的方式學習實踐兼修 EQ 與 IQ 的人生課題

謝醫師以教學相長的方式學習實踐兼修 EQ 與 IQ 的人生課題

在這些帶領年輕醫師或準醫師參與付出的過程裡,謝醫師擔任起不只是專業上的導師角色,同時也常作為過來人職場長輩分享自己過往數十載裡的深刻體驗。

當醫師帶著“高人一等”的驕傲生活時,不僅會畫地自限,更會在知識容易取得的今天造成寸步難行的窘境。唯有將這種態度擺脫,日後成為人人稱羨、各界稱讚的牙醫師才會是可被預期的角色。

如此,謝醫師不斷在學習,也帶領著一班為數不少的年輕醫師一起學習。




身為牙醫,為義診走出國家印象

謝金龍醫師義診旅程開始於 1997 年,因為在這個習慣養成前,一位與自己相當歲數的同學竟因癌過世,不禁讓自己開始思索生命的價值為何。當人開始在腦中種下一顆種子時,全宇宙便會給予你回應。如此機緣下,他經由朋友引介投入了路竹會當時走訪各國的義診團,後更加入慈濟持續在相關支援服務中付出。執業十年後開始的義診行為,至今算算也已逾二十年。這時間,不只足夠讓一個懷中襁褓茁壯成長成人,更能影響一個社會的觀念習慣。

走過東南亞與中東,有需要就願意提供協助

問及謝醫師曾走訪哪些國家義診,謝金龍醫師靦腆笑答:「去過地方不多,但只要時間與能力所及就會參加」,之後記者算一下竟包含了菲律賓、印度、斯里蘭卡、約旦、印度、和尼泊爾等六個國家,而且不少國家是去了又去,因為往往處理的患者案例不乏短期無法徹底治療者。

謝金龍醫師尼泊爾義診,不難看出醫療環境資源有限

謝醫師尼泊爾義診,不難看出醫療環境資源有限(謝金龍醫師 提供)

二十來年的義診付出,謝金龍醫師不單僅將醫術換地方執行,更將先進的醫療觀念、技術透過系統化教學帶到這些醫療環境和觀念均相對落後的國家裡,對義診地上的居民和牙醫師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機會。畢竟,給人一條魚,不如授其釣魚秘訣,即便在自己無法在當地服務時,依舊可確保當地民眾擁有更好的牙科醫學治療。

接受義診的女穆斯林患者因謝醫師治療而願意入鏡,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接受義診的女穆斯林患者因謝醫師治療而願意入鏡,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謝金龍醫師 提供)

出訪義診期間自然有不少難忘經驗,從蘇門答臘地震時原預計出行但到機場後才發現沒有更新護照只得隔日再搭機前往,到在死海義診時女穆斯林竟因感謝義診同意拍照(按穆斯林習俗,這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等,都是一般人不可能擁有的經驗。

對於謝牙醫而言:只要有需要而自己又有付出的能力,何樂不為?

飲水思源,臺灣在地義診優先考量少人注意族群

謝金龍牙醫師對孕育自己的這塊土地同樣付出不少心力,投入自己的醫術與時間,在臺灣默默為鮮為人知的族群一直投入付出。

謝金龍醫師與其他醫師、護理人員一同為植物人病患洗牙

謝金龍醫師與其他醫師、護理人員一同義診為植物人病患洗牙(謝金龍醫師 提供)

與他人不同,謝醫師用一種“拋磚引玉”的原則選擇要付出的對象。聽到這一點時讓記者相當好奇,怎會有人選擇沒有人關注的群體,而棄可能因此讓自己與診所獲得社會正評潮的機會?謝醫師對記者做出了一句簡單易懂的回答:

謝醫師用 “拋磚引玉” 的原則選擇要付出的對象,而非義診難易度考量

謝醫師用 “拋磚引玉” 的原則選擇要付出的對象(謝金龍醫師 提供;為保護個人隱私,已將患者面部以模糊處理)

「當一個需要幫助族群已受到更多人關注時,就是我們再往下一個需要幫助卻沒人注意的族群出發時」

在謝醫師這一群默默付出的醫師群裡,名聲不是他們所追逐,更多是希望藉由一群人帶起更多群人的關注,進而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畢竟,幫助一個群體開始改善生活品質並不容易,但若是很多人眾志成城便指日可待。




一期一會,惜源、惜緣

義診期間,謝醫師從一位患者口中聽見一句難以想像卻又帶給自己極大衝擊的一句話:「一生只有一次」。在現今醫療體質與品質都相對完善的臺灣而言,生活在上面的我們很難想像在一個醫療資源匱乏的地方會是如何。

一次東南亞義診期間,一位患者頻頻要求謝金龍醫師能為自己拔除掉一顆可以繼續保留的自然齒,即使謝醫師不斷解釋只要經過治療那顆牙齒完全沒有拔掉的必要,患者仍堅持希望可拔除該牙齒。最後,他只能選擇切入問題核心、直接詢問患者的心底想法。

馬尼拉女患者接受治療前的案例 Before

馬尼拉女患者接受治療前的案例 Before(謝金龍醫師 提供)

原來,在當地牙科並不便宜(與當地居民收入相比)且也不方便,若非因為義診,這位患者根本沒有機會接受到妥善的牙齒治療。與其義診康復後卻又再受蛀牙困擾,不如現在拔除,往後才能“永絕後患”不再為牙而苦。這個義診,對於患者本身可能是一輩子才有的一次就診機會。謝醫師當下便向患者解釋道:即便我回去後,你依舊能在這裡的慈濟義診中心找到其他人為你的自然齒做好往後的照顧。如此,病患才笑出來並選擇保留自己有問題但已受到妥善治療的牙齒。

患者接受謝金龍醫師的義診治療後恢復牙齒健康狀態

患者接受謝金龍醫師的義診治療後恢復牙齒健康狀態(謝金龍醫師 提供)

謝醫師話鋒一轉、神情忽然嚴肅地對在自己前面聽得入神的記者說出他自己對“一生只有一次的定義”:

一生一次,珍惜自己能付出的機會,也看重別人需要協助的心思,人才會活得自在、愉快

這與日本茶道中提及的“一期一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對於患者而言,這是他可能一輩子裡唯一一次接受牙科診療的機會;對於牙醫師,下一次未必會再有機會遇見這位天真的病患;對於這塊土地,下次再來可能又有決然不同的風貌。一期一會,當臺灣人已太過將資源視作正常時,便忘記「惜源」,自然也忘卻「惜緣」的可貴。




耐心是好照片關鍵,也是口腔美學的必備條件

訪談過程裡,我們發現診所裡掛著的照片與匾幅,主題不同但卻有著相同感覺,問過謝醫師後才知道,原來牆上照片均是出自謝醫師之手,而匾幅則來自謝媽媽。謝醫師再次靦腆地笑著:「耐心」是成就這些時刻記錄的秘訣,與口腔美學一樣。

「耐心」是口腔美學、也是成就人生的關鍵

「耐心」是口腔美學、也是成就人生的關鍵

謝醫師對身為報導者的我們娓娓說來:「或許小時候一頭埋進創作相同道理,雖沒有機緣走上全職創作的道路,但命運的安排總是很有趣,即便成為牙醫師後我才發現小時候的喜好竟然也成為了牙醫師的必然,因為牙醫考照時也必須應用到繪畫和雕塑的技巧,而這方面確實當時對正準備考照的我並沒造成太大困擾」。

謝金龍醫師作品,拍攝地點為約旦義診過程中當地醫師接受自己指導後開始進行治療的記錄

作品,拍攝地點為約旦義診過程中當地醫師接受自己指導後開始進行治療的記錄(謝醫師 提供)

在謝醫師的專業領域裡,成就每一個患者成功治療案例如同要透過鏡頭抓住一個動人時刻是相同需要「耐心」作為基礎。應用植體的人工植牙、謹慎調整的牙齒美白、甚至單純洗牙,都需要耐心在過程裡細細調校。

謝金龍醫師作品,等待死海結晶漂至適當位置按下快門的瞬間如為求診患者細心照料般需要耐性

作品,等待死海結晶漂至適當位置按下快門的瞬間如為求診患者細心照料般需要耐性(謝醫師 提供)

即便同一治療需求,也會因為每一位病患的狀況不同而在治療計畫上有所差異。尤其在牙齒如此精細的器官上進行治療而言,無疑更需要多點耐心精神進行細部調整,鮮少有可一個計畫走天下的狀態。

謝金龍醫師作品,自小與美感同行的習慣在成為牙醫後轉以攝影形式繼續創作

作品,自小與美感同行的習慣在成為牙醫後轉以攝影形式繼續創作(謝醫師 提供)

對於謝金龍牙醫師而言,若說攝影是一個創作的途徑,當他在為每位上門求診的牙科病患提供醫療計畫時便是在描繪出創作框架輪廓,而每次細心的執行便是創作的過程。

牙醫師,需要更多耐心與綜合觀察

問及網上部分對於金龍牙醫診所的部分評論,不諱言地答道:「始終還在修為,我正嘗試讓自己更接近現今決然不同資訊背景裡的求診民眾,」謝醫師繼續說道:「有時會遇見態度不好的病患,一個不小心就會讓自己陷入失察狀態而致患者會有不好的感受。而這樣的反饋,代表自己仍有很大空間繼續修正」。

謝醫師向我們嘴健®提出說明:在過往資訊不對等的時代裡,鮮少聽聞“患者挑戰醫師”的案例,但是在現今人手一機的時代中,資訊的取得變得容易,但也因為如此往往造成患者錯誤的自我認知,進而影響到就診的過程與態度。

謝醫師說道,牙醫師一定會在進行牙科手術前詢問是否近期有服用其他藥物,避免因為其他藥物作用而致病患健康有其他的負面影響。




像是近年不少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裡有含雙磷酸鹽類成分,此雙磷酸鹽類藥物使用途徑可分靜脈注射及口服二種,雖可有效降低癌症因骨轉移造成之骨折率以及減輕骨疼痛情形,但伴隨而來的卻是骨頭正常新陳代謝功能低落的問題,自然也不會有新骨頭生成。其中常見者便為「福善美」(Fosamax)。若在服用福善美藥物期間進行拔牙或植牙,便容易造成腫脹疼痛、壞死部位骨頭裸露、化膿等症狀,嚴重者甚至造成顎骨病理性骨折及顎骨壞死。若一般民眾疏忽向醫生提醒自己正在服用此藥物,結果便會令人擔憂。

對謝醫師而言,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才是 #1 優先順位

對謝醫師而言,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才是 #1 優先順位

有時在問診過程中便會感受到一些民眾以偏概全的錯誤觀念,但告知時偶會遇上“所說不同於網上”的回答,而這樣的挑戰無疑是對不斷努力將知識與醫術維持在水平的醫生而言是一種明顯不信任。當然,謝醫師的態度便也會相對比較不理想。

謝醫師大方地說著,其實自己在待人處世上依舊有很多要學和改變,畢竟自己也相對不外向,所以常常會出現像“態度不佳”的評論,但事實上謝醫師原本並不是如此意思,而是出自擔心患者會因錯誤資訊(或錯誤解讀)而導致自身健康受損的情況發生而態度較不似其他人般的期待。




不過,說來也是:如果你不相信一位醫師,又何必前往看診、然後再在醫生提出觀察與治療計畫時挑戰?這無疑也是一種令人本末倒置的違和感。

既然你選擇了某位醫師,便應該相信專業。畢竟,眼前這位醫師一定比你更希望你健康,才能幫他繼續在外傳播好口碑,難道不是嗎?

傳承那些源自美好事物的核心價值,真心育成更多好心

對於謝金龍牙醫師而言,自己在極具人情味的年代中長大,他希望能透過自己的點滴付出回饋這個社會與其他國度裡的民眾,因為這就是臺灣人可愛的地方。即便時代不再,可是那股已經內化成行醫動能的真實情感,卻支持著自己繼續在地努力,為更多需要牙科治療的人提供精準到位的服務。

謝金龍醫師是一位將你的問題放在處理優先順位首位的牙醫師

謝金龍醫師是一位將你的問題放在處理優先順位首位的牙醫師

或許你不會在謝醫師的診所裡看到笑盈盈的接待人員或醫師,但不代表他們不友善,而是因為還不熟悉,他們寧可第一時間先將你的問題放在處理的優先順位。在我們這次訪問的過程裡,感受到的是來自那幾十年前“臺灣有著濃厚人情味”的感動,與一位承載家人冀盼而一路走來始終默默付出的在地好醫師。

如果你住在新北市三重區或與其不遠,需要牙科治療時去找謝金龍醫師問問,包你覺得這就是一位好醫師:

新北市三重區 金龍牙醫診所

  •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中央南路 16 號 1 樓
  • 電話:(02) 2974-3861

👇 好心牙醫師 SUPPORT 👇

臺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卻發展出令人滿意的醫療系統,除了不斷推前的醫改相關團體外,同時也是因為有一群仁心仁術的醫生在其中不斷站在你我角度著想持續提供好的治療服務。

嘴健®關注口腔健康,自然也關心幫助口腔狀態維持良好的牙醫師。還在想如何幫助那些你知道正在默默行善、不求回報的牙醫師擴大網路聲量?點擊上面按鈕,嘴健®編輯收到後會儘快回覆你問詳情唷~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追蹤本討論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