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牙齒美白 DIY 很可以?突破 4 大坊間迷思
牙齒美白,向來是你我離不開的話題,近期不少名人的推波助瀾之下,更顯重要。因為如此,網上流傳不少令人心動不已的美白 DIY 撇步秘方,但其中多有風險,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就隨嘴健®腳步一起揭開這些秘方的可行性面紗!
. 什麼原因造成牙齒變黃?
. 美白迷思一、以油漱口的油拔法
. 美白迷思二、以小蘇打粉刷牙
. 美白迷思三、雙氧水能達到牙齒美白效果
. 美白迷思四、蘋果醋漱口
. 牙齒美白,從做好基礎清潔開始
什麼原因造成牙齒變黃?
牙齒變黃的成因不少,有先天也有後天的肇因。如果用錯方式,既不對症下藥白忙一場以外,更有可能造成不希望的結果。所以在開始解密那些 “江湖傳說” 的牙齒美白撇步之前,先瞭解究竟牙齒變黃的原因會是正確的開始。
潔牙習慣不佳
有許多人未養成進食或飲用飲料後刷牙的習慣,甚至一整天也就僅於出門前與睡前刷牙。這樣長時間的未清潔易導致食物菜渣殘留口腔內,時間一久便形成牙垢、牙菌斑,並在牙齦周圍形成牙結石,進而使牙齒變色。
服用四環黴素藥物
四環黴素(Tetracycline)是一種早年常被使用的抗生素,又可稱為「四環素」,用於治療不同種類的細菌感染。
懷孕前三個月的孕婦或七至八歲兒童使用四環素,便會因為抗生素沉積而導致牙齒變色。另外,即便是成年人使用,在長期服用條件下同樣也會發生色素沉積於牙齒的狀況。
接受根管治療
如果你對「根管治療」不是很熟悉,那麼療法的另一個俗稱便一定聽見過:「抽神經」。此療法是指清除被感染或受損的神經組織。
治療後通常患者牙齒會變得更脆弱,而牙齒內色素在神經中沉積,導致牙齒變灰或變棕;反應過程則會導致牙齒鈣化,造成牙齒變黃。
長期飲食習慣不佳
偏酸性與含糖飲料果汁會削弱牙釉質,使得色素囤積。若長期喝咖啡、濃茶、可樂、中藥等深色飲料,累積下來便會在牙齒表面產生黃色或深色污漬。
長期喝咖啡、濃茶、可樂、中藥等深色飲料會造成牙齒表面產生黃色或深色污漬
另外就是現代人的飲食方式。早年的人飲食並不會一直冷熱交替,雖過足口腹之慾,卻使得牙齒表面產生裂縫而使牙齒變色。
吸菸、嚼食檳榔
香煙與雪茄中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質無法在水中溶解,自然容易沉澱於牙齒牙釉質中,時間一久自然導致牙齒上出現黃色或棕色痕跡。
嚼檳榔則是另一個不可不談的理由。咀嚼檳榔會引起牙齦刺激和蛀牙,長時食用會造成牙齒被染作深紅色、甚至黑色,在美觀與健康上都會造成不小的傷害。
使用漱口水過度頻繁
氟化物幾乎可以說是現代口腔護理的重要角色,常見於牙膏、漱口水等產品中,在預防蛀牙上可以說功不可沒。然而,牙齒暴露於過量氟化物中時會導致牙齒產生棕黃色斑點或整面變黃。
若要入手開架式漱口水時,應該詳讀產品正確使用方式,或在專業牙醫師建議指示下使用,因為過度使用漱口水將導致牙齒變黃,更甚者會造成口腔黏膜破損。
另外,建議可在挑選時同時購入含氟與無氟二種清潔品,不過市售無氟產品並不多,除了可自行上網搜尋,另外可以請教熟識的牙醫師是否有無氟漱口水產品可推薦。
美白迷思一、以油漱口的油拔法
油拔法在近年已為國人時常使用作清潔口腔的手段之一,但此療法來歷卻鮮為人知。以油漱口的油拔法(Oil Pulling)清潔口腔方式來自印度阿育吠陀醫學(Ayurvedic medicine)的傳統療法,目的即是為改善口腔衛生並去除被稱作 “軀體之窗” 口腔裡的毒素。
以油漱口的方式並不困難,含上適量的油,透過嘴內氣體往返律動帶動油在口腔中移動,達到預期清潔的目的。根據 NCBI 資料,這樣動作可將口中可能造成牙菌斑與色素沈澱的細菌帶走。傳統上,印地安人在做這樣動作時採用向日葵花油或芝麻油;科技進步的今天,用作這樣清潔口腔的油品種類選項也變多,常見者包括椰子油、橄欖油、甚至是全脂牛奶。
執行步驟上大約可被分作以下:
- 按一般習慣刷牙
- 刷牙完畢後,自油瓶中倒出適量油
- 含入口中並開始擠壓於口腔中作動
- 漱口動作持續約 15 分鐘
- 完成後吐出至流理台或馬桶
不過依舊必須提醒:這樣的方式不可替代刷牙,同時也有反對派論述挑戰這樣的保養過程,在使用上依舊須謹慎。根據資料,油拔法與漱口水相同能清潔的範圍僅至牙齦溝下 4% 的細菌,但使用沖牙機或牙醫師專用沖洗裝置則至少可達 30% 以上。
目前這樣的自主保養方式雖尚未獲得完整實證支持,卻也沒證據指出會產生任何危險,所以現階段當有病患詢問國內牙醫師時多數會得到不置可否的答覆主因也是如此。儘管如此,國外社群媒體與國內各大討論平台仍可常看見這樣美白 DIY 的分享: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台灣牙醫師也提醒這樣的療法對於牙齒健康或口乾症患者有一定程度幫助,如:滋潤口腔、促進唾液分泌排出細菌(但於此同時也有可能造成因殺菌過度,造成口腔好菌數量減少,破壞口中細菌平衡)。
嚴格來說,這裡需要突破的最大迷思在於 “使用頻率” 而非 “有效與否”,因帶走細菌是肯定會產生的結果,但如何取得完美口腔菌平衡才是真正重點。
美白迷思二、以小蘇打粉刷牙
「用小蘇打刷牙可以幫助牙齒美白」的消息在網上可是一點都不客氣地四處流竄,那麼效果是否真的如各篇內容提及的神奇?事實恐怕將令你感到氣餒,因為不僅你可能沒辦法達到原預期的效果,還可能讓牙齒受傷。
小蘇打粉取得一點不難,加上價格低廉,常被家庭主婦做為居家清潔小幫手,甚至開始網路流傳起 “使用小蘇打粉刷牙可以美白” 的消息,如果認真就輸了:小蘇打粉雖有清除牙垢功效,事實上其酸鹼值為弱鹼性且研磨顆粒較大,非常容易造成牙齒表面磨耗,時間一久反而容易造成牙齒因食用咖哩等深色食物而染色。
道理其實與使用坊間常見牙粉相同,不是不可使用,重點在於頻率。過度密集的使用小蘇打粉作為刷牙使用,不僅原本預期收到的美白效果不彰外,隨時可能導致原本牙齒琺瑯質反而因過度磨損而造成其它如染色等的後果。
美白迷思三、雙氧水能達到牙齒美白效果
雙氧水也被稱為「過氧化氫」,是一種多用途的產品,具有消毒、漂白和殺菌的效果,因此很多人用來治療淺層傷口或皮膚損傷。因此不少人便將殺菌效果再進化,提昇用於消除導致口臭的細菌、加速口腔感染的復原、牙齦損傷和其他口腔健康方面的問題。
但是,事情時常是好壞參半,使用雙氧水於口腔保健也是相同的狀況。
網路文章常提及使用雙氧水用於口腔的功效,但在稀釋的比例上卻多有不同,能見度最高者莫過於 1:1。但是,卻也同時有不少因使用雙氧水過量而致軟牙、脫鈣、牙齦萎縮現象的案例。
常有網友提及用雙氧水清潔口腔,但稀釋比例卻多有不同 (Img Credit: healthline)
雙氧水應用在口腔清潔保健上確實不是特例,像是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便在《口腔清潔衛生》檔案中提及,足見其在清潔時的重要性:
舌苔:利用軟毛牙刷沾甘油刷洗或以稀釋雙氧水(雙氧水 1:5 冷開水)清潔之
然而,畢竟人類牙齒不像是鯊魚牙齒可以再生,一旦破壞便是破壞,在不清楚而具有一定風險的條件下,是不是多想想是否要將牙齒健康作為美白的賭注會更保險?
美白迷思四、蘋果醋漱口
不少人應該都曾閱讀過或聽聞親友提及「蘋果醋可以美白牙齒」的說法,但究竟這樣的論述是真是假,相信很少有人追根究柢,反正有就試試無妨。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蘋果醋的酸鹼值(pH Value)。
研究結果顯示,所有的醋均為酸性,pH 值為 2.3-3.2 之間;即使加入 1.5-5 倍開水稀釋,手中醋的酸度並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然而,牙齒牙釉質(enamel)礦物質會在 pH 5.5 以下開始溶解,若長期讓牙齒接觸醋酸飲料,逐漸產生的酸蝕便是不會太令人意外的結果。
所以,即便蘋果醋因近年養身之道大行其事,若沒有搭配,往往主效果還沒發生,副效果早已悄悄上門。
有一點必須提醒,有些人為避免喝醋導致牙齒酸蝕而每每在飲用完醋酸飲料後便立即刷牙,但是這樣的方式並不正確。當牙齒遇到酸性物質時會產生軟化作用,若此時立即刷牙將造成牙釉質的缺損。
牙齒美白,從做好基礎清潔開始
牙齒美白方式有很多種,如果要解決牙齒染色、變黃等問題,仍舊應判斷出自己牙齒變色原因,透過專業牙醫師診斷建議,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牙齒美白方式才會事半功倍,不然分分鐘導致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窘境發生。
愛美是每一個人的天性,但千萬要認清一件事情:
牙齒不是白到發亮就是健康
用正確又健康的方式讓牙齒白回來,才是真正的解套方式,因為即便你要進行美白,牙醫師依舊必須視你的牙齒狀態與口腔健康情況才能給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歡迎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隨時補充嘴中能量: